光明区出台“技能光明行动”十六条 构建技能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

2022-09-16 08:53:41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将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的光明区,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等“8+5”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大幅增长。深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势在必行。日前,光明区出台《“技能光明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包括全面推动技能培训载体建设、切实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构建技能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大力实施技能人才激励行动四个部分,共计16项工作任务。

光明区将通过强基础、优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符合世界一流科学城所需的技能人才队伍。“十四五”期间,将每年培养引进技能人才10万人次以上,累计培养引进50万人次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

从载体到机制

打通技能人才需求端和供给端

从载体到机制,从个体到企业、院校,从线下到线上,《实施方案》打出的系列“组合拳”,既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部署,又结合光明实际、突出光明特色,体现“实”“新”导向。

在全面推动技能培训载体建设方面,包括构建公共实训基地体系、打造“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载体、引进优质培训机构;在切实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方面,包括强化技能人才市场化供给、实施技工(职业)院校战略合作计划、支持校企协同育人、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在构建技能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方面,包括大力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新模式、实施“圆梦光明”职工素质提升计划、支持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全区技能人才电子档案;在大力实施技能人才激励行动方面,包括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力度、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等。

政策出台背后是光明区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考量。光明区是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18年成立行政区以来,光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83亿元增加到804亿元,年均增速达9.5%,高于全市年均增速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占GDP比重达54.6%。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847家增长至1735家,国高企业从987家增长到1703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62家。

全力落实市“20+8”产业集群规划部署,光明区正重点布局超高清视频显示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发展合成生物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打造马田、公明、凤凰、玉塘四大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定位和未来爆发式增长态势,从数量、结构、水平上都对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数据显示,光明区规上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将从2021年的4.9万人增加至2025年的9.5万人,打通技能人才用工需求端和供给端迫在眉睫。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光明区对全区1198家企业开展了用工情况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区技能人才结构等情况,科学分析、前瞻预判、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实施方案》。

从科教融合到产教融合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深度融合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此外,还有10个科研机构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大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光明科学城独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支持政策,加速催生相关产业集聚的连锁反应。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光明区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其中,“8”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科学城的独特、巨大发展优势,成为光明区打造一流技能人才队伍的最大底气,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思路贯穿了整个《实施方案》。

以载体建设为例,《实施方案》提出的构建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就是要聚焦服务新材料、智能传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集群,依托技工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实体,共建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并给予补贴支持。到2025年底,建成区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特色实训基地N个,全面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12个以上并持续优化提升。

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载体方面,光明区将探索推动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大科学装置、研发平台及重点行业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对被评审认定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培训载体,按照市级资助标准的50%给予区级配套资助。到2025年底,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学城战略新兴产业和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累计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培训载体25个以上。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光明区将引导中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筹)、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及技工(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上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储备库。入库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从政策搭台到补贴落地

充分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既是用工主体,也是参与技能人才队伍培训的重要力量。《实施方案》另一大鲜明特点就是通过政府搭台,拿出大力度“真金白银”,调动企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等市场要素主动性,最大程度激活市场活力,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人才辈出的完整技能人才培育、引进体系。

为了破解技工招聘渠道较窄、技能人才流动性大的企业痛点问题,《实施方案》计划实施技工(职业)院校战略合作计划,建立技工(职业)院校合作储备库,吸纳入库院校400所以上。为了鼓励技工(职业)院校为科学城重点产业输送技能人才,实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将按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每人3000元、5000元、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同一所技工(职业)院校每年最高补贴20万元。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企校双师培育方式,能有效促进人才技能提升。《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新模式。支持辖区企业通过企校双师培育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光明科学城重点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分别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每人每年5500元、7000元、8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到2025年底,累计培养学徒5000人以上。

不仅有培训模式的创新,还有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院校、行业协会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探索覆盖脑解析与脑模拟、综合粒子、超算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运维工程技术等领域的评价体系。推动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在华星光电、万和制药等重点企业率先试点并全面铺开,由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开发制定评价标准规范。针对科学城重点产业企业,培养、认定高技能人才20人及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工作经费5万元奖励。

这种评价试点,一方面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树立行业标杆,同时也有利于倒逼企业提升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从而更好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供给渠道打通,到培训模式创新,再到评价机制改革,技能人才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今天的光明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正日益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热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扎根光明。为了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光明区将开展“科学城工匠”评选活动,每年从全区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岗位中评选3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给予获奖者3万—50万元的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子女教育、人才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保障。制定“工匠公寓”技能人才配租标准,全面提升技能人才住房保障水平。(撰文:柳艳黄利娥)

关键词: 人才需求 结构合理 技艺精湛 技能人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