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启动“佛山古镇”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2022-09-27 08:54:22

禅城将构建“1+2+3+N”岭南文脉轴线空间结构,做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排头兵”。9月24日晚,禅城“岭南文脉之城”暨“佛山古镇”建设启动仪式上,《佛山市禅城区打造岭南文脉之城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出台,以八大行动推进岭南文脉之城建设。“佛山古镇”建设项目同步启动。

岭南文脉之城建设,将成为推动禅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本质的精神内核、最鲜明的城市印记和最有力的发展引擎。

构建“1+2+3+N”岭南文脉轴线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作出“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重要部署。今年8月,《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正式印发。在此背景下,禅城区积极推进岭南文脉之城建设,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排头兵。

作为明清“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之一的佛山镇,岭南独特的人文魅力、工商业精神延续至今。佛山镇的掌故、风物、品格与精神,浓缩于今天154平方公里的禅城。

“千百年来,岭南文化在禅城绵延传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动力,铸就了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的江湖地位,塑造了开放包容、务实奋进的城市品格。岭南文脉之城建设,将成为推动禅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本质的精神内核、最鲜明的城市印记和最有力的发展引擎。”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表示。

《佛山市禅城区打造岭南文脉之城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着力锻造“宣传思想文化铁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承者、城市文化发现者、禅城新文化创造者作用,全面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奋力推动禅城区打造文化与旅游相融相生、文旅和城市兼融兼美、文旅和商业同融同兴、文旅和产业共融共旺、文旅和民生互融互惠的岭南文脉之城。

《方案》提出,禅城将实施八大行动、共计36项工作任务,并构建“1+2+3+N”岭南文脉轴线空间结构。

9月24日晚,禅城“岭南文脉之城”暨“佛山古镇”建设启动仪式在祖庙博物馆双龙壁广场举办。有“东方艺术之宫”之称的祖庙博物馆,正是岭南这片土地历史、人文、社会、产业变迁的参与者和记录者。

这是一座老牌历史文化名城做出的承诺,这是一座万亿城市中心城区发出的宣言。以禅城“岭南文脉之城”暨“佛山古镇”建设启动为标志,钢和铁浇灌的佛山产业文明之花,也被寄予了新时期更为精彩、更为绚丽的期待。

镇街将成文化创新发展主阵地

“建设岭南文脉之城,是基于禅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是禅城的责任担当,更承载了市民群众的期待,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积极参与。”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表示。

近年来,禅城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街区,完成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加大了对丰宁寺、莲峰书院等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力度,促使岭南文化遗存重新焕发光彩。禅城还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构建文商旅融合发展路径,以岭南年俗欢乐节、三月三北帝诞、行通济等特色品牌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在新的起点上,禅城明确将构建“1+2+3+N”岭南文脉轴线空间结构。

接下来,禅城将结合岭南文脉轴线各节点的历史故事,进行高标准统一规划设计和宣传,进行可见、可感、可享的提升。提升梁园、莲花南、品字街、霍氏古祠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人文环境,复原汾流古渡(正埠码头)场景;加强祖庙岭南圣域、国公古庙铸造圣地、塔坡佛山初地、琼花会馆粤剧圣地、鸿胜馆武术圣地、霍氏古祠建筑群等重要文化场所的宣传推广工作,结合影视、数字、文创等现代风尚,打造风格别具、文蕴生辉的“一主多支”岭南文脉轴线。

禅城还将配合筹建佛山陶瓷文化博物馆,打造岭南特色街区园区。更大力度推动水韵南庄、陶韵石湾、文韵张槎、古韵祖庙镇街特色文化,推进祖庙街道佛山古镇、石湾“美陶湾”建设项目,打造中心城区文旅发展的“金名片”,使各镇(街)从全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向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转变,形成文化发展“一区四强”的齐头并进之势。

“佛山古镇”建设开启新篇章

祖庙街道是“最佛山”的文化原点,是佛山岭南文化的精华区域。同步启动的佛山古镇建设,就集中于此。项目将以“一轴一核六片区”为实施路径,开启古镇建设新篇章。

“佛山古镇除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还具备双创、文创、科技为主的经济带生态闭环,古镇的建设是瞄准未来、面向未来的。”祖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劲钊说。

佛山古镇将以“一轴一核六片区”为实施路径,以岭南文脉主轴作为串联佛山古镇文商旅产业的关键轴,打造历史融合现代、特色兼具创新、生态宜居宜业的岭南广府文化集聚街区。

在实施路径上,“佛山古镇”项目将推出环环相扣的“3+9”行动。3大工程即文城融合工程、历史保育工程、产业重塑工程,9大行动包括岭南广府文化景观建设行动、岭南文化特色街区打造行动、岭南文化民俗活动体验行动等。

融合与创新,是佛山古镇始终葆有蓬勃生命力的精神价值密码。启动“佛山古镇”建设,祖庙街道还创新成立华南地区首只文创基金,并成立街道一级文投公司、出台专项扶持办法等,从政策、平台、金融等维度建立起“1+3”支撑体系,通过“投贷联动”,以直接投资1个亿撬动百亿规模的产业资金池。

21个文化产业及金融合作项目当天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达到165亿元。其中,莲升片区保护修缮示范段项目、岭南非遗天地、保利文投岭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海天世界级味业文化博物馆项目、冯了性中医药展览馆等,将为“佛山古镇”高质量发展引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聚焦

用创新力量续写广府文化

“我们对佛山禅城有很深厚的感情。”禅城莲升片区保护修缮示范段项目合作方、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郭卫宏说,一方面,示范段项目要能够展示出岭南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肌理和院落;另一方面,它也应该是生态的、宜居的、与时代相融合的街区,并且能够以复合功能吸引不同年龄的人来实地体验。

像这样,禅城重点打造岭南文脉轴线,将岭南文脉之城的文化基因以传承、创新与融合的方式继续书写在这片土地上,吸引了社会的关注,承载了各界的期盼。

根脉所系

禅城汾江河畔,是昔日岭外到广州水路的必经之地。繁盛时期,河畔工商业、手工业两百多行,三四千种商品云集,“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传输南北各省”,乡邑之地一跃成为举足轻重商贸通衢大都会。从名商巨贾、能工巧匠到文人士子、贩夫走卒,或借助产业、资本的运作,富甲一方,造福乡梓,或潜心学艺,精益求精,均可创业自强。

在莲升片区走一遭,佛山镇内昔日同乡商业会馆林立,还有商业行会38家、手工业行会50家,由此带动起银号、钱庄、典当行百业兴旺。南来北往的客商穿梭往来于佛山古镇,抒写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商道故事,呈现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地域、产业紧密互动的画面。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义曾对佛山古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价:佛山古镇既不是政治中心,亦非军事重镇,它的崛起打破了“郡县城市”的旧模式,开启了中国传统工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它以“工商成市”的模式,丰富了中国城市学的内涵。

斗转星移之间,佛山古镇的掌故、风物、品格与精神都不曾走远。相反,在中华文化精神谱系中,它以岭南广府文脉的独特DNA,在新时期彰显出谦逊踏实、朝气蓬勃的新生命力。

时至今日,一年四季,佛山人的传统民俗活动依然吸引万人空巷。正月初一祖庙拜北帝,正月十五十六“行通济无闭翳”,三月三北帝诞,端午节扒龙舟,六月六塔坡庙会、九月廿八华光诞、佛山秋色大巡游……一如数百年前的佛山,这些活动有着广泛而扎实的群众基础。

行通济时那旋转闪烁的风车、北帝诞拥在祖庙门口的兴奋劲儿、万人空巷赏秋色的热闹……这些鲜活的文化元素和民俗活动,成为一代又一代佛山人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在这一场场历史悠久又历久弥新的活动中,凝聚着这座城市既草根又包容的城市品格,悄然建构起这座城市“敢为天下先”的工商业精神。

传承创新

绵延的文脉、亘古的渊源,涌动着历史的回响。在禅城,传承、创新与融合的力量大有“破圈”之势。

尝尝祖庙狮头文创雪糕,带走以祖庙屋顶瓦脊《穆桂英挂帅》为创作灵感的包包作为手信;在木版年画上动手拓印请出“财神”,感受岭南祈福文化的魅力;解构南狮文化,把国潮T恤穿在身上……这些,都是在禅城独一无二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在塔坡初地新安街,一场名为“互易”的艺术展览正在深藏画廊开展。几个月前,两位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携24幅优秀画作,来到了佛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鸿胜祖馆”。

“老街巷给我们很多创作灵感,我希望通过画作把老建筑的风貌留下来。这场展览藏在佛山古街巷的文物建筑里,我很喜欢这种感觉。”策展人之一王艾诗说。当午后的阳光斜映在画布上,学院派与烟火气碰撞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仿佛将世界浓缩在了老城街角的光影里。

同一时间,华南师范大学粤灯溢彩实践服务队,仍旧在对《“双创”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合作与发展研究——以佛山彩灯为例》的调研报告进行着修改、完善。七八月份,禅城吸引了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自发来进行暑期实践。

他们走进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馆、陈铁军故居,走访多位佛山非遗传承人等,并以大学生特有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开展对禅城岭南广府文化、红色文化的记录、梳理、研究。同学们说,希望以年轻人的方式,体现对禅城岭南广府文化资源的推崇,并将这些岭南广府文化向年轻人推广宣传出去。

另一边,新业态、新消费模式在祖庙商圈加速聚集。在文化复兴视角下,祖庙商圈这个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明星商圈”,国际范儿、青春范儿与传统文化共舞,文化体验消费的温度、温情与魅力,同样独一无二。

像这样,传统岭南广府文化与潮流的碰撞、传统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对话、禅城老社区与创意新力量的双向奔赴,每天都在上演。老旧社区的“微改造”唤醒了老街古韵里的味道。融入时代印记、文化内涵的各式特色小店,孵化出了一批本土特色文化品牌。

似乎很难说清谁是城市文化的发现者,谁又是引领者,但这偏偏成就了老城区与新生力双向奔赴的佳话。在构建“1+2+3+N”岭南文脉轴线空间结构的新起点上,岭南文脉之城的文化DNA,也将以传承、融合与创新的方式,继续书写在大地上、记录在城市空间里。(●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关键词: 文脉轴线 发展引擎 城市印记 文脉之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