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造改革创新高地

2022-09-29 08:34:5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日前,《惠城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下称《农业农村规划》)出炉,按照“固优势、补短板、促提升、求创新”原则,全面谋划“十四五”重点任务。

聚焦五大建设任务,惠城着力构建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体系。到2025年,惠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超过3.92万元,农业现代化水平居于全省前列。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都市农业新样板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继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优化“菜篮子”产品供应,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数字农业,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实现都市农业高新化、现代化。

在筑牢稳产保供战略根基方面,巩固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8.2万吨以上;强力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到2025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6.17万亩以上,实现高产田占比60%以上,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升0.5个等级以上。

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2+5+6”的惠城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到2025年保持在1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9万吨以上;发挥惠城区水口、汝湖、芦洲等镇(街道)的甜玉米种植规模优势,再创中国“甜玉米之乡”产业辉煌;打造绿色蔬菜、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精品水果、特色花卉5个规模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到2025年,全区培育一批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公园2个以上,创建10个以上3A级景区乡村景区。

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建设“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一镇一业”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园区中型经济圈、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经济圈、乡村振兴示范带,构建乡村产业“圈+带”状发展格局。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一镇一业”农业产业强镇和特色专业镇2个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以上。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5年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其中省级以上16家、市级32家;新建9家市级示范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0家;率先建成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主线的公共型农业社化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新标杆

建设有品质的幸福惠城,推进城乡接合部提标改造、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创新城乡融合要素保障均是重要任务组成。

“十四五”期间,惠城区一方面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依托中心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布局,着力推动江北望江、惠博沿江路片区等区块改造更新,导入高端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形成集商业休闲、商务办公、企业总部、市民服务、生活宜居、交通集散于一体的品质人居新城,并逐步推动金带街、铁炉湖、北门直街等数条历史街区综合整治和活化利用;另一方面,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提升,重点推进惠民大道、金龙大道、龙湖大道等重要交通沿线品质提升,坚持建治齐抓、建管并举,加大薄弱环节整治,做到经营秩序要规范、车辆乱停要杜绝、垃圾分类要减量。

“十四五”时期,惠城还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一体化。其中,推动补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动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加快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建设;全区医疗救助对象门诊就医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区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创新城乡融合要素保障方面,“十四五”时期,惠城将深化实施“两进两回”机制,大力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四大专项行动。同时,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提高,确保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达到上级规定水平,进一步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采取直接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人居环境典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强化乡村的硬件建设,夯实乡村基础设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弥补乡村短板,让美丽乡村由蓝图变为现实;也要加大乡村的软件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全覆盖,全区100%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强化农村供水供能保障,到2025年,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5G信号城乡全覆盖;加强农村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建设,推动村级防灾减灾救灾“十个有”建设。

同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惠城将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民生短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到2025年底,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全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90%;深入推进“污水革命”,到2025年,全区80%以上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系统统一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到2025年,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基本完成,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4%。

实施全域美丽提升行动。从2021年开始,每年安排区财政资金不少于1亿元,建设10个以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以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育村。到2025年,全区建成60个以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同时,建成一批国家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和森林乡村,100%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惠城还将坚持“支部带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清廉正村”“智慧兴村”,凝聚乡村社会治理合力,激发乡村社会治理活力,保持乡村社会治理定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内力,规范乡村社会治理权力,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全面落实乡村治理创新提升行动。

创造农民美好生活打造新生活新家园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十四五”期间,惠城将聚焦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在推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岗位,开发更多新型业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在探索经营性增收方面,合理利用村内集体建设用地,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辟新空间,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措施,解决乡村产业经营增收的难题与堵点;在创新财产性增收方面,探索多种农民参股、持股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经营的办法,不断壮大农村“股民”队伍,鼓励农户以闲置农房、宅基地、山林或农地入股,与村级集体、工商资本等合作开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分红或收取租金等方式取得收益。

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须高质量人才支撑。“十四五”期间,惠城将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如推进农民技能培训,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乡村工匠”建设,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加强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区级职业农民专项技术技能培训等。又如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农村“双创”园区(基地)、“星创天地”建设,鼓励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等。

惠城还将鼓励发展物业经济,合理利用集体资源,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强化金融支持,深化结对帮扶,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25年,惠城将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常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35%以上。

创造农民美好生活,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塑造。惠城将加强“信用乡村”建设,举办好“诚信经营户”“诚信摊位”等评选活动,深化“乡民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三级联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建立健全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持续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美农家乐、最美车间等“文明细胞”工程创建。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造改革创新高地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十四五”时期,惠城将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其中,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创新土地经营权放活方式,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加强承包地用途管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员身份认定、股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全面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引导更多农村产权进平台流转交易,构建完善“区交易中心-镇(街道)分中心-村服务站”三级模式,形成覆盖全区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提供一站式的便利服务网。

同时,创新乡村产业体系改革。深化现代农业发展改革,以安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供给为主线,聚焦投入端、生产端、消费端推进集成改革,全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实施金融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创新金融支农新模式,按照省的部署和明确的计提标准,分年度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2025年达到省规定水平;创新生态资源运营管理机制,创新搭建惠城区生态资源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拓宽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转换途径,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高水平实现机制。

围绕增强多元投入保障,惠城将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创新现代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并通过专项债券补短板。“十四五”期间,惠城将优化财政投入供给结构,实现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和统筹使用,重点向农村民生设施短板、美丽乡村升级、农业科技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生态保护修复、村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倾斜;健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体系,积极发挥金融部门与涉农部门联动作用,深化农村金融在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及三产融合中的作用;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力度,广泛吸引外资、民企等社会力量投资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关键词: 农业农村 农业新样板 质量兴农 经营体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