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加速融深融湾迈向“智造高地”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2-10-11 09:02:27

淡水河边草木葳蕤,归善城内奋蹄扬鞭。十年,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

过去十年间,惠阳经济总量提升、发展成色更足,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55.0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50.41亿元,10年接连跨越5个百亿台阶;城市能级提升,产业、人口吸引力增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40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0.85亿元,常住人口从68万增加到接近百万。

过去十年间,惠阳从原来的手工制造业到如今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从无高铁无民航到惠州南站即将迎来多条轨道交会,惠州机场重启民用航空,通达35个城市。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智造高地”的体量和质地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改善的关怀、城乡建设品质的升级、生态环境的亮丽等共同汇聚成为惠阳的“非凡十年”。

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的惠阳,紧跟时代脉搏,搏击改革大潮,统筹产城村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

奋斗岁月

两大千亿级产业园蓄势待发

十年前的惠阳靠着服务商贸业在外小有名气;如今,树立起“工业强区”旗帜的惠阳,朝着“智造高地”进发,电子信息产业越发“声名鹊起”,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初步成形,以伯恩光学、胜宏科技为龙头,迪芬尼声学、威世电子、星聚宇等优质企业共同支撑的产业集群撑起惠阳经济发展的“半边天”,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893.6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8%。第二产业占比达63.5%,比十年前提升8.4%。

而早些年,惠阳的工业发展人气虽旺,但质量却不高,散落在多个村级工业区中,遍地开花的“铁皮房”带来繁荣也带来隐忧,空间被“低端”挤占,要想高质量发展,需得破而后立、“腾笼换鸟”。惠阳理清发展思路,连续多年把“高质量发展”“产业兴区”写入惠阳区的区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

产业园区是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惠阳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聚焦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引进培育壮大一批优质企业,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引进了爱康生物、凯中精密、纵胜电子、维尔科技等一大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促进萨瓦科技、科信聚力、古瑞瓦特、富森供应链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动工建设、竣工投产,推进新圩长布一号地块、沙田长龙岗片区等一大批村级低端产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盘活德利赉、云豪等一大批闲置用地低效厂房。

通过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清单管理,惠阳2021年动工、竣工工业项目各100宗的“双百工程”目标超额完成,2022年进一步将项目建设任务提标为动工、竣工、投产纳统工业项目各100宗的“三个一百工程”。

从低端产业遍地开花到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集群式发展,从“三来一补”到智能制造,惠阳产业发展在阵痛中升级,结构也更加优化。数据显示,如今惠阳产业发展底色更浓、亮色更显。近五年,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30家增加至4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市场主体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分别达979家、11万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六成。

产业升级跃迁的背后反映出惠阳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作出的长足努力,“惠帮办·VIP服务”一对一对接企业、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倍增计划,打造“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新模式,基本实现拿地即动工、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保障……越来越多的高成长科技型企业来到惠阳,助力惠阳加快打造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城乡颜值刷新文明指数提升

十年前,彼时惠阳首条高铁——厦深高铁还在建设中,惠州机场民航重启正在谋划中,惠阳与深圳、东莞尽管比邻而居,交通却远没有今天来得方便。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意识到这点的惠阳大力实施“融深融湾”交通建设行动,拉近惠阳与惠州市中心区,与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

近年来,交通建设全面升级提速,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加快推进,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惠城轨等轨道交通项目规划逐条落位,深莞惠红色干线、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新清大道等连深连莞通道火热推进,惠霞高速惠阳段、新深惠快线、皇后大道、良湖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即将动工,惠州首座全钢结构桥梁——惠阳半岛桥行将完工,白云大道一期、东华大道等一大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将军东路、象岭二路、龙湖东路等产业园区连接路、瓶颈路逐步打通。

道路交通,见证惠阳发展跨度,加速融深融湾步伐。

与此同时,惠阳的城乡建设也向大湾区靠近,全面对标国内一流城市,积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乡建设体系。

城市形象逐步提升。高标准推进白云新城、石桥新城等新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打造城市会客厅;稳步推进半岛滨水公园、两岸慢行休闲区建设和体育公园升级改造,启动实施淡水老街升级改造,积极开展老城区、老街区、城中村等重点部位“微改造”;220千伏维布、新桥等多个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成为全市首个用电量超百亿千瓦时的县区;东江引水一期工程完工通水,实现老百姓喝上东江水的多年愿望。

乡村魅力不断彰显。近年来惠阳累计投入50多亿元支持乡村发展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年推进、规划打造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怀安原乡田园休闲示范带、平潭稻香田园风光示范带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惠阳以乡村游做旺乡村经济,打造秋长谷里、良井原乡、镇隆丹凤谷等一批“网红”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周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8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6.2亿元。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示范单位,“百姓欢乐舞台”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善治。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近十年,惠阳常住人口增加近30万人,充分体现出城市吸引力。

惠阳十年如一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新增财政收入七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教育、医疗、就业、底线民生保障等方面着眼答好惠阳的民生答卷。

十年来,惠阳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66元提高到45575元;区、镇、村三级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助力惠州第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十年来,惠阳稳脱贫奔小康。全区城乡低保对象1648户3292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2012年增长1.22倍;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截至2020年底,惠阳建档立卡贫困户1907户3676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

十年来,惠阳促就业引人才。2016至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近十万人;2017年以来成功吸引3069名学历型和职称型人才入户惠阳,全区人才总量超15万人;推进实施1000套人才住房配建工作……

十年来,惠阳强教育优医疗。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校,2016年至2021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8345个,学前教育实现一镇街一中心公办幼儿园,连续多年荣获惠州市高中教学质量奖和惠州市初中教学质量奖;建成启用市第六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区中医院新大楼、惠阳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一期门诊部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区第二人民医院动工建设。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惠阳人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大步迈向新征程。

赓续奋斗

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征程再起,惠阳这样描述今后发展图景:

——经济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7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智造高地”实力持续增强。千亿级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惠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成为“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在智能制造的一些细分领域打造成为高地,“惠阳智造”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活力惠阳”魅力全面绽放。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各类人才不断汇聚,加快形成产业优质兴旺、田园生态优美、城乡高度融合的特色鲜明城市形态。

统筹产城村人融合发展、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的新蓝图已然绘就。

作为惠州唯一同时毗邻深圳和东莞的县区,惠阳将积极抢抓“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发展机遇,提前在建设千亿级园区、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作出系列新谋划新部署。

在远期规划中,惠阳将集中资源要素在重大交通项目沿线规划布局现代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周边完善生产生活配套,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五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具体来说,惠阳将以南部5个镇街为依托,打造临深发展主城区,着力打造承接深圳优质产业资源外溢的大平台。依托北部镇隆镇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区,加强与东莞银瓶和仲恺片区协同发展;依托北部平潭镇、良井镇、永湖镇建设空港经济区,支撑惠州湾产业新城发展。依托重大交通设施,构建深惠发展带、临深发展带及西部城市发展带。优化完善全域山水生态系统,着力建设五大生态片区,构建“横岭纵水”的生态保护格局。

非凡十年,未来可期。惠阳将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书写更为精彩的下一答卷。(●南方日报记者蓝单周欢 通讯员陈丹娜)

关键词: 轨道交会 都市圈发展 建设机遇 生态环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