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打造30分钟养老服务圈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2022-10-14 09:01:08

社工们“用脚画地图”,丈量民情民意,为服务对象建立“一户一档”;惠阳区首家综合性养老福利机构——惠阳区长者安养中心传来老人们欢快的歌声;困难群众家中,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摸排专项救助需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十年来,惠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用脚画地图▶▷

为服务对象建立“一户一档”

在镇隆镇社工站,墙上挂着一幅手绘地图,这幅“民政服务对象分布图”里详细地标注了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具体位置。

该社工站的副站长陈活雀说,这幅地图是社工们在近一年时间里用“脚”画出来的,他们走访了镇隆社区内所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全面核查服务对象具体情况,建立起“一户一档”,并不时回访更新。

在采访当天,陈活雀还与社工罗淑霜一起走访了社区一户困难家庭。

今年67岁的陈叔,视力全盲,妻子黄阿姨有多种基础疾病,靠在家做手工补贴生活。两人育有两女:小女儿外嫁他乡,大女儿为三级智力残障,与父母共同生活。

在走访中,社工们与黄阿姨一家话起家常,了解近期生活情况。陈活雀说他们经常来访问,还会带着黄阿姨的女儿前往康园中心开展活动、进行生活技能培训等,丰富她的精神生活。

“还好有政府和社工帮扶,很多事办不了的,他们都来帮忙。”黄阿姨说,“像上次打疫苗,我老公眼睛不好,我就跟他们说,他们马上就开车过来带着他去打。”

像这样小而细却贴心的帮助,是在“走到”之后才能“了解到并办到的”。罗淑霜说:“服务对象必须要‘走’到了,你才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才能针对性地给予一些服务。同时走多了,也就把地图画出来了。”

这是社工工作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具体展现。根据上级部门部署,惠阳全面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在2021年已实现9个镇(街)“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截至目前,这些社会工作服务站共建立了困难群众档案2299户3894人;开展个案服务23个;组织及协助开展小组社区活动53个;总服务13752人次。

今年,服务点继续向村居推进。通过站点相结合的模式,全面铺开社工服务,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让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从单纯的物质救助向包括精神、心理、文化、社会等全方位救助转变,从应急服务、被动服务向主动发现、主动服务转变。

今年底前,惠阳区134个村(居)将分片区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届时将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全覆盖目标。

同时更多社工也将加入服务。惠阳区民政局副局长邓新才说,今年广东省统一“双百”招考工作已经结束,新招“双百”社工于10月到位上岗。惠阳“双百”社工将达到161名。“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这些社工将为惠阳区的民政服务对象提供更好、更精准的服务。”

完善养老服务网络▶▷

打造30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天气凉爽的秋日,位于永湖镇的惠阳区首家综合性养老福利机构——惠阳区长者安养中心传来阵阵歌声,几名老人在护工的陪同下放声高歌。

今年83岁的徐阿姨也在其中,在亲家“一起过集体生活”的邀请下,心动不已的她在半年前让女儿为自己办理了入住手续。

“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像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我,每周还有唱歌、做手工、画画等活动,每个月还有生日会,我觉得生活很温暖。”徐阿姨说。

这家安养中心是惠阳区按照公建民营方式打造的,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在2020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共有养老床位705张,其中部分提供给惠阳区特困长者、经济困难失能失智长者,剩余床位向社会开放。

这是惠阳区多元化养老平台之一。位于淡水街道司前社区的惠阳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19年11月正式运作,是惠阳区首家区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秋长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致力于满足社区长者日常养老服务需求;投入资金支持镇隆镇井龙村、平潭镇鹤湖村长者服务站建设;惠阳区首宗移交的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雅居乐花园综合养老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积极鼓励、引入多家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近年来,惠阳初步建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及公建民营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此外,还率先在全市搭建起“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现代化服务网络平台,为全区400多名特困老人配置应急终端,为他们提供紧急呼援、定位服务、预约挂号等线上居家养老服务和居家清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线下上门服务。2020年至今,为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政府津贴共2993.17万元,惠及242763人次。

同时,该区民政部门将持续推动敬老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淡水、沙田、新圩、良井4间敬老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拟按照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为政府特困供养人员以及社会上有需要的失能、半失能、失智、60岁以上老人提供集中居住、日托和上门照料服务,并争取将更多已竣工验收且条件成熟的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纳入装修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30分钟乃至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

加强社会救助力度▶▷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到正规医院去看病,现在政府有对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政策,看完病直接给你报销。”日前,得知永湖镇吊沥村低保户黄琼(化名)身体不适,惠阳区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周丽娟与永湖镇“双百”社工带着慰问品前往看望,并叮嘱她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治疗费可报销。

在黄琼家里,她详细地算起经济账,“每月2649元的农村低保待遇,加上丈夫和女儿有两项残疾人补贴以及其他补贴,每月共可领取5000多元生活补贴,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周丽娟说。

像黄琼一家一样得到救助的城乡低保家庭,惠阳区目前有1638户,3282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近年来,惠阳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力度。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2022年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2012年增长1.29倍;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较2012年增长86.4%;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较2012年(1200元每人每月)增长35%。

此外,惠阳区不遗余力做好救助工作,十年间接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056人次,站内救助6584人次,流动救助2472人次,并通过DNA采集比对等方式,让938人与家人团聚。

在持续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上,提高孤儿生活保障金发放标准,目前金额较2012年增幅比例达143%。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全区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均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实现覆盖率100%。

2022年,惠阳区还开展了困难群众专项救助需求摸排工作。结合低保及特困年度大核查工作,制定《专项需求信息表》,排查康复护理、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8项需求,共摸排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专项救助需求295户,成立工作专班,对摸排出的专项需求家庭再逐一进行入户走访核实,并及时对接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困难群众专项需求。

接下来,惠阳区将继续统筹救助资源、发挥好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加强城乡低收入人口监测,切实落实好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单人保”政策和低保渐退等政策,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及时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南方日报记者蓝单 通讯员赖允仕)

关键词: 养老服务圈 保障水平 救助体系 民生服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