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新增三个国家森林城市 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2022-11-07 08:17:16

11月3日,国家林草局新授予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其中广东韶关市、阳江市、茂名市位列其中。至此,广东省国家森林城市增加至14个。

自2008年广州成为广东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广东全力推进绿色发展。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2019年汕头市与梅州市也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零的突破。如今,韶关市、阳江市、茂名市3个地市成为第二批“创森”成功的粤东粤西粤北城市。

韶关▶▷

老工业城市做好绿色“增量”

韶关市既是全球北回归线同纬度地区保存相对完整的一块绿洲,也是华南地区的老重工业基地。如何补上生态欠账,做好增绿复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这座城市的一大课题。

在距韶关仁化县丹霞山景区7公里的地方,凡口铅锌矿矿山坐落于此。作为超大型有色金属矿区,过去凡口铅锌矿地表长期裸露在外寸草不生,如同在大地上撕开了一道“伤口”。

为了补上生态环境历史欠账,重塑山水底色,韶关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矿区复绿工作。“复绿治土,我们将原先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翻耕治理,同时种植能够改良土壤的植物。整个2号库区的复绿工程一共投入了900万元。”凡口矿常务副矿长陈卫东说。

在2021年韶关实施“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转型改革之际,仁化县加快推动凡口铅锌矿“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建设,着力破解老工矿企业延伸发展、园区循环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问题。如今,凡口矿荒凉的露天采坑花团锦簇,昔日矿区已蝶变为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大丹霞山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各地游客。

而在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5年来累计绿化改造投入约1.6亿元,实施改造项目39项,打造了天空之镜、彩虹喷泉、彩田花海等网红景点。其中,“多彩韶钢—工业文化园景区”近日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内唯一一家以钢铁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景区。

缝合大地“伤口”,织就山河锦绣,韶关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据统计,韶关全市9座矿山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凡口铅锌矿矿山和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不仅如此,韶关还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并积极探索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机制,发力走上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今年3月,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林业碳普惠项目以每吨30元底价进行网上竞价,经5家申报企业相互竞价,最终成交价为每吨37.51元,成交金额达228.43万元。“这次碳汇交易为我们村人均增收了650多元。”青云村党支部书记李灵杰说。

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韶关在全市10个县(市、区)93个村开展林业碳普惠申报,完成交易124.36万吨,实现交易额3075.3万元。如今,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30.53亿元。

阳江▶▷

聚力打造“公园之城”

“从这里能看到漠阳江蜿蜒注入南海,两岸绿意葱茏,很漂亮。”在阳江市江城区金鸡岭森林公园,几位登山健身的市民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对市区绿色美景赞叹不已。

而在金山植物公园,“公园音乐会”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9月初的那场古筝音乐会,表演者将传统古筝的演奏技艺与现代流行因素融合,旋律悠扬,很好听,很精彩!”市民杨先生回忆道。

对于阳江市民而言,有一种幸福叫“走出家门就有公园逛”。金山植物公园、碧田湖公园、鸳鸯湖公园……俯瞰阳江城,一个个公园星罗棋布,城市绿色发展空间持续拓展。据统计,至2021年底,阳江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92平方米。

阳江市“创森”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森”期间,阳江总计建设了164个公园,其中,江城区与阳东区重点建设了金鸡岭森林公园、漠阳湖公园、共青湖公园、市区文化公园、龙山公园等多处大型公园绿地,阳春市重点建设了大华岭公园和东湖公园,阳西县重点建设了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和南湖公园,都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娱乐、运动的理想场所。

此外,阳江市由财政投资建设的193处(个)公园,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开放的公园占比达100%,最大限度地让公众享受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满足市民对开放型生态环境的需求。

依托城市的各类公园、绿地,阳江积极开展植树节、森林文化周、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世界地球日、高山草原杜鹃花节等各种生态文化节事活动,多渠道、全方位、高频次地宣传阳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展以及阶段性取得的建设成果,普及“创森”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阳江全面启动“森林提质”“公园之城”“生态绿廊”“森林家园”“绿美乡村”“生态文化”六大主题行动,推进700多项“创森”项目建设,森林总量不断增加,基本建成了“生态安全、景观宜人、产业惠民、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形成了森林进城、环村、上路、依水的城乡绿化格局。

茂名▶▷

好心绿道串“绿”成链

“穿过老城区的绿道像‘项链’一样,把博物馆、公园、学校、菜市场等设施串联起来。”茂名人这样形容这条惠民道路。

推窗即见景,出门可踏青。蜿蜒在茂名市老城区内的好心绿道,成为当地市民在市区出行、健身、休闲的优选之地,也是茂名“创森”工作一张亮丽名片。

好心绿道是广东省首个贯穿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绿道,今年建成的二期工程将绿道延伸至河西片区,连接公园、学校、小东江碧道,与一期绿道形成了闭环,打造便民、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廊。

坚持“绿随路建”,是茂名推进“创森”工作的一大亮点。2017年以来,茂名新建环城林带144.42公里,新建改造高速公路、国省道绿化带705.92公里,完善提升水系林网91.01公顷,新建城乡居住区绿道169.54公里。

如今沿着好心绿道漫步,总能看见市民在露天矿生态公园休憩玩耍。这里曾是被称为“城市伤疤”的露天矿,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复绿面积超500公顷,蝶变为生态公园,创造了工矿遗址生态修复的国家样板。

2017年以来,茂名新建及品质提升露天矿生态公园、水东湾海洋公园、官渡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全市公园绿地面积达3356.09公顷,好心绿道串联起星罗棋布的“城市绿肺”,用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茂名在2016年率先在粤西地区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并同步编制《广东省茂名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年)》,累计投入超36亿元开展森林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平均每年完成需提升森林质量面积的19.48%。

“全域创建,是茂名‘创森’最独特之处。”省森林城市建设专家,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邓鉴锋认为,茂名已将森林城市创建延伸至森林县城、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人家等同步创建,把“创森”作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逐年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方式。(●南方日报记者韩安东潘俊宇张俊刘栋铭邵一弘)

关键词: 森林城市 绿色发展 工业基地 高质量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