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月16日电题:10年,超10万公里——鄱阳湖畔的“护鸟夫妻”
新华社记者郭强、陈毓珊
跨上摩托车,伴随着发动机的轰响,高义平和妻子曹淑珍又下湖了。
【资料图】
他们曾是鄱阳湖畔的渔民,10年前,两人走进离家仅百米的江西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周溪保护站,自发成为护鸟员。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是亚洲最大候鸟越冬地,每年秋冬季节,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其中包括白鹤、白枕鹤等珍稀候鸟。候鸟来临后,高义平夫妻俩每天就骑着摩托车在湖区巡护。
2022年6月底以来,鄱阳湖遭遇持续干旱,湖区大片洲滩裸露,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摩托车也随之一颠一簸。
“这是10年来第4辆车了,骑坏了3辆。”高义平说,长期在湖区的路上奔波,他两三年就要换辆摩托,总里程超10万公里。
高义平(右)骑摩托车载着妻子在鄱阳湖区巡护。新华社记者余刚 摄
“这是候鸟保护区,不能钓鱼!”看见前方有人在钓鱼,高义平停下车,和妻子走上前去劝阻,对方收起钓竿走开了。
但也有的人不听劝阻。曹淑珍说,丈夫是个很随和的人,但面对不听劝阻的垂钓者,却不会让步,有时还会发生争执。
骑车来到鄱阳湖朱袍山水域,远远看见成群候鸟在空中飞舞。
“这里有个较大的碟形湖,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高义平说,受旱情影响,这个碟形湖也一度缺水,保护区管理局专门购置水泵,从鄱阳湖主航道向碟形湖补水,保障湖内鱼类、螺蚌等的繁育和沉水植物的生长,迎接候鸟的到来。
那段时间,高义平和妻子就在这搭了个帐篷,一住就是70多天,日夜不停保障抽水,硬是将碟形湖的水面从不到400亩扩到近900亩。曹淑珍说:“如今看到这么多候鸟在这里飞舞、觅食,觉得那段时间的付出值得了。”
高义平(右)与妻子在鄱阳湖朱袍山水域的碟形湖附近巡查候鸟越冬情况。新华社记者余刚 摄
“看那儿!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那边还有小天鹅、豆雁……”拿起望远镜左右远眺,高义平指着远处向记者介绍道。当了10年护鸟员,如今他只要看一眼,甚至仅仅通过鸟叫声,就能判断出不少候鸟的种类。
“在大旱之下,候鸟依然能在这安然越冬,离不开这些护鸟员的守护。”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与高义平夫妻俩是老朋友,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初的监测数据显示,都昌保护区共监测到鸟类38种、11.4万余只。
冬日的湖区,寒风刺骨,但高义平夫妻俩总是乐呵呵的。“现在孩子大了,不在身边,我们就把候鸟当作孩子。”曹淑珍笑着说,每年这些候鸟就像回家的孩子一样,回到这里,看着它们飞舞觅食、听着它们叽喳唱歌,她觉得很幸福。
和记者告别后,他们再次启动摩托车,向湖区深处驶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