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特写:夜行180余公里 为铁轨“探伤”

2023-01-17 21:16:20

今年40岁的胡小福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维修五车间的职工。这个春运,是他坚守岗位的第21个春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钢轨探伤工朱繁锦在发车前检查钢轨探伤车的技术状态。受访者供图

“今晚要检查的是京广高铁武汉站至信阳东站区间内180余公里的高铁钢轨。”胡小福说,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大,钢轨长期与火车车轮接触碰撞,可能出现各种损伤,加上冬季温差大,钢轨存在折断风险,如果没及时发现处理,会危及列车运行安全。

零时许,待线路上最后一列动车组飞驰而过,车长胡小福驾驶着一辆黄色的探伤车从武汉站缓缓驶出,渐渐融进黑夜里。

胡小福驾驶钢轨探伤车对钢轨进行检测。受访者供图

给钢轨“探伤”的作业性质类似医生给病人“做B超”,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钢轨“B超师”。胡小福身后的车厢内,5位“B超师”一字排开坐在操作台前,双眼紧盯各自的显示器,每分钟有30帧波形图从他们眼前不停划过。

“钢轨损伤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损伤有不同的回波显示。”“B超师”江唯说,他们得紧盯显示屏的波形图,“过程很枯燥,但为了高速运行的高铁安全,哪怕是一处细微的损伤、一处细小的缺陷都不能放过。”

随车数据分析员观察钢轨探伤数据和波形。受访者供图

“车长!有异常!”凌晨2时许,行程近半,江唯的一声呼喊,打破了车内的宁静。江唯发现2处异常波形,疑似出现损伤情况。换同事驾驶探伤车后,胡小福迅速来到操作台,对损伤情况定性、定位、定量,并调取数据,经反复对比波形,最终排除了可能性。“虚惊一场,干我们这一行,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那股劲儿,既不漏诊,也不误诊。”胡小福说。

从事钢轨探伤工作13年,胡小福参与线路探伤总里程31万多公里。“随着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现在条件已经好了很多,检测速度、准确率都大幅提升。”他亲历了三次大型钢轨探伤车的“升级”,而在大型钢轨探伤车出现前,老一辈钢轨探伤工还经历过锤敲镜照的手工探伤和手推式探伤仪的时代。“那时作业条件更苦,夏夜要忍受灯光吸引来的蚊虫叮咬,冬夜更要接受低温带来的挑战。”

钢轨探伤车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受访者供图

凌晨3时30分,探伤车的灯光划破黑夜,缓缓驶进信阳东站。

从作业前的准备,到顺利完成183公里的铁轨“探伤”,胡小福和同事已经忙碌了约6个小时。顾不上休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回放分析今天采集的数据,确保万无一失。

裂纹、擦伤、核伤……这些损伤在钢轨上只有几毫米,显示在波形图上更是细小,要在这些毫米级的图形中找差异,必须一帧一帧画面慢放细看,丝毫不能马虎。“看着一列列火车安全通过、一个个游子回到家乡,自己再怎么累,心里也是高兴的。”胡小福说。(视频制作:杨黎君、冯瑶;视频素材提供: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