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龙门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10-11 09:17:39

在收获的季节看惠州龙门,各处有各处的精彩。南昆山上,树影斑驳,精彩的文旅活动引来八方游客;产业园内,机器轰鸣,重点项目慕名而来竞相落户;西林河畔,车水马龙,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春华秋实,这座宜居宜业宜游新城的崛起,背后是十载踏石留印的奋斗历程。

通过加大投入力补辖区内交通短板,龙门道路交通事业实现飞跃式发展,“两横两纵三支”高速路网打通融深融湾快速通道。以建设大健康产业园为契机,龙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7.87亿元。为确保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全县民生投入从2012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5.4亿元,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发展过程中,龙门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多点开花。2017年,龙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排名全省第一。

谋而后动,厚积薄发。站在新起点,龙门脚踏实地,稳步前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龙门正全面实施“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城镇焕新、生态赋能、民生幸福”五大战略,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奋斗岁月

依托园区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园一直备受关注,被誉为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3+7”工业园区建设的部署要求,龙门在省级示范园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10.5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28.6平方公里的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园区主要规划六大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绿色数据、新型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逐步形成“4+N”产业体系。

立足龙门森林覆盖率高、野生中药材品种多等资源优势,大健康产业园重点引进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推进中药材种植GAP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从种植、提取、加工到成药的产业链。在健康养老备受关注、康养市场兴起的背景下,园区还探索与南昆山联动,打造大湾区特色健康服务集聚区。

另一方面,大健康产业园是龙门发展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也是当地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过程中,除了将目光投向大健康产业的“蓝海”,园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坚持引培并举,做大做强其他主导产业。

根据规划,园区近期将充分利用和发挥龙门沙、石等建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在龙江镇、龙华镇建设7.06平方公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片区。该片区会重点打造全链条装配式建筑产业,引入包括模具研发设计、构件生产、现场装配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中期重点发展生命医药与健康和新材料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作用,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远期则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积极引进广佛深等城市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类互联网服务、配套硬件制造等项目。

随着一批批新项目落户园区,龙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活力。2021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132.5%。其中工业投资15.5亿元,增长301.8%;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03亿元,增长65.18%。在大健康产业园“主引擎”的带动下,2022年上半年龙门地区生产总值为83.98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承压、势能向好的态势。

加大投入构建外联内畅大交通体系

一宗宗项目签约落户,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连接河两岸,一个个美丽乡村映入眼帘……谈起十年来家乡的变化,龙门人深有感触。与这些变化密切相关的是龙门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大道打通了龙门发展的经络。

2012年以来,龙门投资约27亿元建设国省道公路78.87公里,不断织密交通网络。2017年,省道S119线龙门县城至龙华段建成通车,激发了道路沿线旅游景区、房地产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潜力。2020年,县城西环路南段通车,有效减轻了县城中心区交通压力。同年,省道S244线龙门县城至平陵段改建工程(一期)竣工通车,使龙门逐步形成“一城两街道”的发展定位。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龙门也是一路快马加鞭。2012年,龙门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全面完工通车,改写了当地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使龙门进入“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2018年,武深高速龙门段建成通车,加快龙门与深圳、东莞等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2020年,惠清高速(汕湛高速龙门段)建成通车,使惠州市区到龙门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时间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进入2022年,惠龙高速龙门段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中。数据显示,十年来龙门投资约128亿元建成5条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达140.3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全县“两横两纵三支”高速路网也逐渐成型。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加速推进龙门‘两横两纵’9个规划项目落地。”据龙门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龙门将投资106.73亿元建设46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龙门外联内畅的大交通体系。一方面,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另一方面,畅顺对接惠州各县区以及东莞、深圳等周边大湾区城市,使当地承接高端产业溢出具备更优质条件,为龙门经济社会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一直是龙门最大的优势和最亮的底色。作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为本”已成为龙门人的共同理念。十年来,龙门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域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得益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龙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亮点纷呈,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龙门新增高标准农田1.19万亩,成功创建丝苗米、三黄胡须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省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了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5个、专业村25个,并获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完成62个试点村改革。

通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龙门全域旅游发展有声有色。近年来,当地进一步擦亮“龙门十三汤”温泉品牌,并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十强。蓝田瑶族乡入选首批省旅游风情小镇,低冚村、上东村、二坑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在地处省生态发展区的背景下,龙门以南昆山为发展龙头,持续带动环南昆山及县域旅游发展。为此,龙门出台并实施“南昆山十条”,进一步做强龙门旅游产业龙头。南昆山先后获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南昆山生态旅游下坪社区中坪尾居民小组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接下来,龙门还将打造环南昆山、沙迳—麻榨、桂峰山—天堂山—蓝田片区3个高端民宿聚集区,建成景区快速通道5条、游客集散中心2个,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持续升级智慧旅游应用体系,提升“快进慢游”环境。

在产业带动下,龙门美丽乡村更加宜居。过去一年,龙门建成1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打造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4个美丽乡村。目前,龙门基本建成“三生体验·康养农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正稳步建设“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县内全部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

赓续奋斗

实施五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龙门吹响号角再出发。针对当前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龙门提出要全面实施“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城镇焕新、生态赋能、民生幸福”五大战略,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实施产业强县战略,龙门举全县之力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打造千亿级园区目标,将全县资源要素向园区汇聚。同时,加强与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规划联动和政策对接,借力广深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资源流通共享,促进形成产业集群生态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龙门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做大做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发展茶产业和花卉产业,建立“富硒”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

实施城镇焕新战略,龙门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品质能级双提升。加快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扩大中心城区规模。持续实施城建项目,当好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积极推动龙恺高速建设,加快“两横两纵两环”县域骨干路网建设,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

实施生态赋能战略,龙门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做好山水文章,全面构建更高层次绿色发展格局。坚决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生态破坏行为。加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创新打造“文旅农康”多元结合的旅游新业态,着力构建环南昆山森林温泉旅游产业带。

实施民生幸福战略,龙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示范提质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线案例

全民共建“好人之城”

在龙门,有这样一群人:高速路口前,他们详细登记过往车辆信息,坚守防疫一线;西林河畔,他们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清理路旁的垃圾,保持城市整洁;上下班高峰期,他们手执红旗,在车流中护卫市民安全……他们是志愿者,也是龙门好人精神的践行者。

近年来,龙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推动“好人之城”建设,在全县营造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氛围,文明的土壤也让龙门好人涌现。目前,龙门有3名“中国好人”、6名“广东好人”和89名“惠州好人”。在暴雨来袭时,“中国好人”黄子能拿着大喇叭,在巷道村道呼吁村民安全避雨,并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暖心帮助;乡镇学校里,“惠州好人”刘满婷带着孩子们投身公益事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培育向善、向上之心;在龙门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用汗水与付出,跑出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的“加速度”。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龙门印发《新时代龙门县“好人之城”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推荐评选身边的好人好事。

在此期间,龙门每季度依托各级党政部门、基层党组织,以及遍布城乡的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群众组织,采取群众推荐、媒体发现、组织推选等多种形式,深入发掘群众身边好人。这些身边好人由村(社区)、乡镇到县自下而上推荐,来自各行各业,一件件凡人善举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通过广泛营造学习、崇尚、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龙门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促进好人好事好风尚不断涌现,为建设文明龙门提供强大的向上向善力量。目前,龙门全县推荐身边好人207名,大批好人好事在各个乡镇不断涌现。同时,龙门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建设,为龙门好人提供一份保障,在全县形成学习好人、关爱好人的良好氛围。

以建设“志愿者之城”为抓手,龙门还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截至目前,龙门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66346人,占县城常住人口的20.8%,共注册志愿服务队伍540多支,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今,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的“志愿红”,为龙门这座文明城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生态赋能 经济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