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树立文化强市建设标杆 容纳多元业态古城朝气蓬勃

2022-10-17 08:36:34

翻开历史长卷,潮州是岭东首邑、海滨邹鲁,人文荟萃、底蕴深厚。饶宗颐《潮州志》记载:“潮事最古可徵者,当肇于嬴秦之戍揭岭。”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淬炼了潮州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潮州人优秀的意志品格,更孕育了丰裕富饶的潮州文化。十年来,潮州不断推动古城保育与提升、潮州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让潮州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建设文化强市,潮州拥有基础资源、优势条件,也担负着职责使命。对此,潮州起草《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谋划以“六大工程”为牵引,着力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当下,潮州正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放大潮州文化优势,推动潮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

文物资源荟萃古迹历久弥新

千年悠悠文脉,十载春华秋实,今朝重焕光彩。

近日,潮州市博物馆传来喜讯,南宋海阳县资福寺大铜钟被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列入“镇馆之宝”队列,另有25件藏品被鉴定为三级珍贵文物。目前馆藏珍贵文物达1346件,其中一级珍贵文物10件,二级珍贵文物88件,三级珍贵文物1248件,珍贵文物数量增加,文物藏品档次显著提升。

据光绪《海阳县志·金石略》所载:“(大铜钟)旧为资福禅院物,相传镇署为卫署时,钟移卫楼,楼圮,移镇署左马王庙内”。后来,马王庙香火渐废,1931年广济门城楼重修,铜钟移挂于该城楼三楼之内。2002年,广济门城楼修葺,铜钟遂转由潮州市博物馆(设于海阳县儒学宫)收藏,2010年随馆搬迁至新址人民广场西南角,现陈列于馆一楼大厅。

文物是潮州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潮州,一座货真价实的千年古城,藏宝无数,文物资源荟萃。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135处,潮州市共有11处文物点入选,入选数量占此次新公布省保单位总量的8.1%,位居全省第四。截至目前,潮州共有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十年来,潮州扎实推进古城文物保护利用和大遗址工作,保护与利用并举,促进潮州古城整体提升,保护古城原真性,不断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谱写广东历史故事中的潮州篇章。

为守护好这座文物资源丰富的宝藏之城,潮州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工作。近年来,潮州重新修编了《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潮州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公布了《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划定了南门义兴甲、旧西门街、许驸马府、太平路4个历史文化街区,公布了一批历史建筑。

当下,潮州正开展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申请工作。潮州坚持“整体保护”,保持古城山水完整格局,分批次推进古城内139处登记文物点和已登记授牌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以文物、历史建筑的保育活化利用带动整个古城魅力提升,使文物古迹历久弥新。

强化传承体系非遗绽放光彩

千年璀璨工艺,十年硕果累累,今朝光彩照人。

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项目均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潮州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增至17项。

这是一座处处皆非遗的城市。从早晨醒来的一杯茶,到街边传来的潮剧声,潮州非遗如盐溶于水般存在于潮州人民的日常生活。目前,潮州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47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众多,四级名录体系健全,居民群众传承主体地位明显,潮州工夫茶艺、潮州菜烹饪技艺等众多文化遗产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同并自觉参与保护传承。

十年来,潮州聚焦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瑰宝,常态化完善非遗数据库,推动非遗基础研究,出版非遗名录图典,加快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系统保护盘活非遗资源。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建设非遗展览馆,积极承办、参加非遗活动,推动非遗“走出去”。引导非遗技艺走“产品+精品”路线,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为非遗数字化破局开路。潮州把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程。

6月11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上午,潮州市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潮州韩文公祠正式启动。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的行政审批、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力量,潮州设置《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与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潮州文旅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

当下,潮州正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保护基地38个,其中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5个,省级传承基地8个,各类文化场所保存利用好,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容纳多元业态古城朝气蓬勃

千年古韵悠长,十年生机勃发,未来无限可能。

5月21日,第三届“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潮州成功举办,21日至24日,2022潮州工夫茶大会圆满召开。潮州古城牌坊街上摆起“潮·工夫茶宴”,在层层叠叠的牌坊下,上百桌茶席整齐排开,市民游客在袅袅潮音间共品潮州工夫茶,市民动作娴熟、信手拈来,游客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潮州工夫茶与潮州古城一样,活态且良性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该如何理解潮州古城作为一座“活着的古城”?

十年来,潮州致力于古城提升,潮州古城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落落大方广迎天下客,业态丰富,生机勃勃。

载阳茶馆老板廖奕铭在古城经营茶馆民宿多年,见证了古城旅游业的兴起。“潮州古城内这几年的旅游业态变化很大,更加多样也更有包容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体验式项目。”

2021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潮州古城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风景区、广州市北京路等拟确定的全国120个项目一同入选。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副院长吴雁彬表示,潮州近年来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探索古城民居建筑“微更新”及活化利用,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延长了游客的消费时间。特别是精心打造的“一江两岸光影秀”、灯火通明的牌坊街、朦胧清幽的老巷子等夜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往观赏。“此外,古城发展起来后越来越多民宿客栈也为留住过夜游客提供了可能,古城内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整治取得的实效也为发展夜经济奠定了基础。”

有陈皮、秋梨膏糖等潮州传统凉果,也有各类潮州文创及独立设计产品,不时有现场演奏乐声传来……7月29日,潮州首个创意市集系列活动在潮州古城分司巷内的青年文创中心正式开幕。

来自深圳的“90后”陈小姐表示,“潮州古城给我的感觉很古朴,但是走进这里面感觉充满活力,这个市集是潮州古城里很特别的一处地方,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征程再启

实施潮州文化大发展工程

进一步深化文化赋能添彩

潮州市博物馆特开放3D“云展厅”,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云展览,展出潮州红色革命史展;“美成在久——郑桂泳收藏暨馆藏明清潮州木雕展”在湘桥区博物馆开幕,展出礼祭器具、古建构造、家具家具等潮州木雕精品;“潮智汇”文化沙龙暨潮州百姓讲堂——主题“潮筝古今”在潮州古城内的凤凰茶馆精彩开讲……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独特的潮州文化如何进一步深化赋能,在新的征程上不负使命,向“强”而行?

潮州将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旅投”等资源配置平台,高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数字创意、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等园区;推动“一轴两带”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发,文化人才进一步集聚,高价值高品位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文化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潮州将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文化企业,出台税收、用地、补贴等扶持政策,培育“专精特新”非遗类中小文化企业,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走好“精品+产品”路线,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动漫、电竞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立地方特色文化集聚区,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建设一批国家级非遗大师工作坊,推动大师工作坊和文创商店聚集发展,打造古城非遗展销“大客厅”。

潮州古城北部,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在潮州中山路与太平路交界处正式动工,将建成为有民俗文化印记、有旅游集散功能、有商业消费业态的文商旅综合体。潮州将继续深化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家修百厝(祠)”“微更新”“微改造”,提升太平路、旧西门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用“绣花功夫”激发古城新活力。加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等保护性开发,加快镇海楼、廖厝祠、百花台民俗综合体等文化地标复建工程,重塑“潮州府治”历史风貌。

以“世界级古城活化样板”为目标,潮州将组建文化演艺公司,规划、运营古城区潮州传统文化的沉浸式、实景式表演项目,构建潮州文化嘉年华式演艺体系,倾力打造可看、可听、可演、可唱、可吃、可体验的魅力古城。

潮州将围绕文化强省特别是省党代会提出的“加强工夫茶等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支持潮州等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等要求,做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评选工作,加快启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世界美食之都,使潮州古城增光添彩。

一线实践

让广济桥讲好潮州故事

擦亮海内外潮人精神地标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国庆假期,广济桥如约开放,当之无愧成为潮州旅游的流量担当,无数游客走上广济桥,看碧水韩江,赏潮州非遗。近年来,潮州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致力于文物活化利用、服务品质、景区建设的同步提升,让古桥焕发新光彩,广迎八方客。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广济桥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济桥历经多次修建,2003年广济桥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重现明嘉靖年间“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貌。修复后的广济桥,梁舟结合,联阁重瓴,造型高雅;楹联亭匾美轮美奂,诗文书法活色生香。

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从事广济桥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已有15年,见证了广济桥的重建与变化,在2021年获评年度“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在余小洁看来,除了确保文物安全,创新性的活化保护也是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的重点工作。

广济桥充分挖掘传统非遗文化,开展常态化的静态展示和动态演示。桥上设有非遗展示区,设置陶瓷、麦秆画、潮绣、木雕、手拉壶和综合等6个展室,集中展示了具有潮州代表性的非遗精品,再现“桥市”独特文化。游客可在广济桥上近距离观看陶瓷、潮绣、木雕、手拉壶、工夫茶、香道、大吴泥塑等非遗传承人演示非遗技艺,创新沉浸式文旅新体验。此外,紧邻广济桥的广济门城楼设有潮州非遗精品展,依托潮州“一桥一楼”的热度,向公众展示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和潮州工艺之美。

2020年,“潮州广济桥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潮州广济桥积极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保护与利用并举,打造“到广济桥看潮州文化”的品牌定位,为潮州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全省12家单位获批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潮州市广济桥入选其中。广济桥加强智慧化景区建设,打造“红马甲”志愿品牌,成立了一支千人以上的高素质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队伍,营造文明旅游氛围,擦亮古桥文明新底色。

暑假期间,广济桥迎来了一批批大中小学生,登上广济桥看潮州文化。余小洁表示,广济桥是海内外潮人心中的精神地标,要守护好“到广济桥看潮州文化”的品牌,注重文化传承,让广济桥讲好潮州文化的故事。“文化传承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是如何在青年学生、青少年群体中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让更多青少年团体走上广济桥,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肖燕菁)

关键词: 文化强市 建设标杆 文化软实力 精神家园

为你推荐